案例展示
頭皮冠狀切口因其切口位置隱蔽,面部不留瘢痕 、術野顯露充分,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成為口腔頜面外科常用的手術入路,并被廣泛地應用于先天性顱面畸形的矯正 、急性頜面部創傷的救治、顱頜面外傷后繼發畸形的二期修復重建 、頜面腫瘤的切除與術后修復及美容外科等領域。
額部軟組織的解剖由5層構成:皮膚 、皮下組織 、枕額肌及二者之間的帽狀腱膜 、腱膜下蜂窩組織和顱外膜 。
手術方法:患者仰臥位 , 抬高枕部 , 美藍標記切口線 , 自一側耳屏向上橫過頭頂達對側耳屏前 , 切口距發際后方3~4cm, 如需切取顱骨外板則切口適當后 移 , 雙側對稱 。在切口內和前方額部帽狀腱膜下 、兩側顳淺筋膜下用含1∶100000腎上腺素的局麻藥浸潤。順毛囊方向切開頭皮至帽狀腱膜 下 , 切口邊緣以Raney夾止血 。在帽狀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內和顳深筋膜的淺面分離 , 翻轉頭皮瓣至眶上緣2cm切開骨膜 ,骨膜下分離至眶上緣 ,游離眶上血管神經 ,向下分離可顯露眶上緣 、鼻骨 、眶內壁 、眶外側壁 , 盡量保護好內眥韌帶的附著 。顳區在顴弓的上方2cm即顳融合線的下方切開顳深筋膜的淺層和顳淺脂肪墊,在脂肪墊內分離至顴弓上方 ,切開骨膜顯露顴弓,切口向前延伸與眶外緣切口相通。如需顯露眶外側壁,則將顳肌的內份從蝶骨大翼上翻起。如需顯露眶底 、眶下緣 、上頜骨,則輔助瞼緣下和口內齦頰溝切口顯露上頜骨。術后常規放置橡皮引流條,加壓包扎,7d拆線 。
冠狀切口的適應癥和優點
頭皮冠狀切口具有切口隱蔽 、面部不遺留瘢痕及暴露范圍廣 、手術視野清晰的優點。
1.顱頜面多發性骨折
如額骨 、鼻骨 、眶區 、顴骨 、顴弓 、上頜骨等部位的復合性或粉碎性骨折 , 采用冠狀切口的手術途徑進行整復具有獨特優點:
?、傩g野暴露好 , 可在直視下探查傷情 ;
?、?易于解剖復位并進行堅強內固定;
?、勖烙^性好 , 面部無明顯瘢痕。
?、軐σ彦e位愈合的陳舊性骨折 , 可在直視下磨改 、修整高低不平的骨質 。
2.外傷性骨缺損
手術中可從同一術區切取顱骨外板作為移植材料進行修復襯墊 ,避免了在身體其他部位取骨的創傷和痛苦。
3.顱、頜面部大型良、惡性腫瘤
術野清楚 , 便于從周圍及基底部切除腫瘤,必要時可將冠狀切口與其他切口結合應用,使暴露范圍進一步擴大 , 從而能保障腫瘤切 除更加徹底 。
4.矯正顱頜面畸形
暴露面積大,術野清楚,切取顱骨外板方便,同時可用顳筋膜瓣、顳肌或顳肌骨膜瓣作凹陷性畸形的充填和腦膜覆蓋,術后面部無瘢痕,外觀和功能均佳 。
小結:冠狀切口下治療面中部骨折達到了暴露清楚、切口隱蔽安全、直視下操作的要求及解刨復位的目的。
1.面癱
可能的并發原因是面神經額支損傷。
防治措施:逐層切開皮膚 、顳頂筋膜及顳深筋膜淺層后,在其下方找到顳淺脂肪墊 , 在顳淺脂肪墊中向前下銳性分離暴露顴弓、顴骨及眶外側壁 , 這樣面神經額支可包在淺部的組織瓣中一同被翻起來而受到保護 。
2.疤痕與脫發
可能的并發原因是術中切口未沿毛囊方向 、過多使用電刀止血 、鉗夾時間過長等。
防治措施:順著毛囊方向切割、切口邊緣用頭皮夾止血、分離平面在帽狀鍵帽下進行、頭皮內出血盡量不用電凝鑷止血,可減少毛發損傷。
3.頭皮下血腫
頭皮下血腫的發生與術中血管結扎不牢 、術后加壓包扎不牢固 、引流不通暢有關。若血腫較大懷疑是動脈出血時 , 應及時打開創口止血;血腫較小可采取穿刺 抽吸 、暢通引流 、加壓包扎等施 。
冷刀進行頭皮冠狀切口手術時,切割時阻力較大,出血嚴重。高頻電刀刀身寬厚且功率較大,在切割頭皮時往往會傷害面神經額支。并且在分離額部的皮膚 、皮下組 織 、枕額肌及二者之間的帽狀腱膜 、腱膜下蜂窩組織和顱外膜時,寬厚的刀身不但難以精準分割,而且極容易傷及到這些軟組織。倒是剝離效果不理想,武漢金柏威推出的微創解剖針針尖由鎢銥合金制成,鋒利、堅硬并且有極高的韌性,在工作時可以保持針尖不變形。5μm的針尖非常適合額部軟組織剝離這種極為精 準的手術操作。3mm的尖端長度保證不會誤傷深層組織。極小的尖端表面積使得微創解剖針的發熱量非常低,減少對周圍組織的熱損傷。
這款微創解剖針在應對頭皮冠狀切口的并發癥——面癱、疤痕與脫發、頭皮下血腫時,都能達到比較好的減少并發癥的效果。
- 下一個:乳暈微創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